欢迎访问济南市科学技术协会官方网站
进入旧版
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



  • 首页> 经验交流> 详情
    经验交流 Dynamic details

    党建铸魂 科技助力 济南市科协三大行动赋能强省会建设

    日期:2024-10-10 11:28:43  

    今年以来,市科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按照“1356”工作思路,扎实履行“四服务”职责,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中作出积极贡献。

    一、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履行服务科技工作者新使命

    一是打造“先锋科创荟”品牌。聚焦200余家驻济省市级学会,以“先锋科创荟”统领学会党建工作,形成“1+N”型党建品牌矩阵。发挥市科协社会组织党委作用,推动市科协所属学会党的组织有效覆盖;完善示范带动机制,评选党建引领示范学会8家;完善规范运行机制,出台《济南市科协关于服务学会创新发展的意见》等制度;建立党建业务融合机制,推动学会党建工作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开展“会员倍增计划”,组织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志愿服务2400场。

    二是用好用活“科协党校”平台。特色办学坚持“党校姓党又红又专”底色、“科技群团五彩斑斓”特色、“问题导向服务发展”成色。举办全市科协系统人才强国战略专题培训班,组织新质生产力科技前沿知识等各类专题讲座,提升全市科技工作者和科协系统领导干部能力水平。开展“科协工作大家谈”专题研讨,带动科协系统党员干部思想碰撞、比学赶超。以科协党校为抓手,深入区县科协和77个市级学会开展调研,推动整合智库项目75个,立项30项,通过调研推动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两项课题入选山东省科协“智库专家地方行”主题活动。

    三是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制定《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实施方案》,以塑形铸魂科学家精神为抓手,积极营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宣传教育,组建科学家精神宣讲团、科普报告团,每年举办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主题的科普进校园活动200场以上。示范引领,选树一批以毕生奉献科普事业的林育真教授为代表的优秀科技工作者,树立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楷模。拓展阵地,挖掘、推荐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在科技馆开设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厅,展示科学家的精神风貌。开展活动,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等科普活动中,让公众感受科学家精神的魅力。

    二、实施“科创中国”助力园区行动,打造科技经济融合新模式

    一是建立协同推进机制。按照园区提需求、区县科协牵线搭桥、市科协汇聚资源、各级学会送服务的工作思路,确定济南槐荫经济开发区等11家“科创中国”试点园区,围绕园区企业产业发展规划、学术交流、技术创新、招才引智等方面的100余项具体需求,组织中国金属学会等5家国家级学会、山东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等7家省级学会、济南机械工程学会等5家市级学会,与试点园区结成紧密合作关系,建立“一对一”精准服务学会服务站11家,共性需求服务站2家,开展科技供需对接、科技评估、知识产权运营、决策咨询等特色服务70余场次,达成供需项目合作46项。

    二是提升赋能和服务能力。强化学会精准服务能力。根据各个园区主导产业和企业需求,分别组建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材料、智能制造等专家服务团,涵盖了各学科领域200余名专家,对园区企业需求逐一对接甄别、深入调研摸底、确定实施重点,签订技术开发委托合同或专家协议37项。强化助力园区综合服务能力。形成助力“科创中国”试点园区资源包,将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认定、海外人才招引、百名专家进百企、专利信息推广应用、一线创新工程师培养等工作向试点园区重点倾斜导入。近两年在试点园区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20家,建立大学生实训基地1家,举办论坛沙龙等学术技术交流80余场次,新增专利信息系统应用企业110家,预期经济效益超10亿元。

    三是构建学会助力创新微生态。构建学会科创服务生态。依托省内科技创新服务领域头部机构,成立济南科创金融学会等5家学会(研究会),为园区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交易、科技金融支撑、知识产权运营、人才引育等共性需求方面提供全链条的平台化支撑,开展政策宣讲、项目路演、银企对接60余场,培训专利应用工程师、技术经理人200余人次,为园区企业授信2.35亿元。构建学会集聚创新生态。打造省市学会聚集区,围绕医疗康养和生物医药产业,分别在西客站片区和药谷汇聚各级学会30余家,联合槐荫区、高新区为学会办公、学术交流提供软硬件便利支撑,开展学术交流、建家交友活动300余场次,营造了有温度的科技工作者之家。

    三、实施招才引智协同孵化行动, 构建校地人才引育新格局

    一是拓展引才渠道。成功推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签订全面合作协议,济南成为首个与交流中心正式合作的地方城市,引才渠道迈入国家级。校地人才引育联合体融通市科协的海外创新驿站等70余个引才渠道,邀请英国考文垂大学等14所海外高校加入,共享人才引育渠道、载体和人才资源信息。海智工作实现了校地融通,丰富了离岸基地工作体系。通过积极争取,2025年中国海外人才创业投资大会将落地济南。

    二是创新引育机制。济南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济南市海智创新研究会担任联合体双秘书长单位,在人才招引和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选聘69位“泉城海智特聘专家”组成引才荐才的专业化队伍,其中80%来自驻济高校,打通了校地人才引育的“毛细血管”。推动校地共建人才交流活动品牌,2024年在山东大学等7所驻济高校开展11场国际科技与人才交流活动,计划在3年内打造10个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活动品牌。推广校地人才共引共育模式,积极探索校地双聘新模式,为高层次人才全职留济创造良好环境。目前已有7名海外博士全职加入山东大学等单位。以海外人才保育箱的形式集中孵化6个高校教授创业项目,初步实现“一人双岗、就职高校、服务产业”。

    三是优化育才生态。依托离岸基地建设基础,在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设立双总部空间,分别承担基础孵化和专业(加速)孵化职能;建设一批专业化、垂直化的市级海智工作基地,创新打造“2+N”的海智承载网络。打造“一会一赛”引才聚才品牌,聚焦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办好青年科学家创新发展大会;聚焦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首次举办海聚泉城特色赛道,搭建了高能级人才集聚平台。

    四、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专项行动,探索科普资源共享新机制

    一是打造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机制。组建1500余人的市、区县、乡镇三级科技顾问团队,把最优秀的农业科技人员带到乡村;培育农业科技阵地,建设57家首批市级科技小院、8家国家级科技小院,把最具竞争力的科研成果落到乡村,有效带动1.5万户农民群众增收;健全科技服务机制,建立“第一书记+科技顾问”的协调联动制度,把最适合的科技服务送到乡村,开展科技顾问志愿服务活动3050场,直接受益群众超过5.5万人;开展基层农村科协组织“乡村振兴共建服务”试点项目,提升农村基层科协组织服务能力。

    二是构建“双进助力双减”体系。推动校外科普教育资源与校园课程深度融合,面向义务教育学段学校推送150套精品科普课程资源,服务160所学校的184个班级(社团),直接受益师生近万人;举办高层次科普报告进校园系列活动,从山东大学等高等学府招募150名高水平专家加盟组建科普报告团,已在全市开展科普报告367场,直接听众超7万人;开展多层次青少年群体走进社会化科普资源活动,鼓励和支持各级科普教育基地加大开放力度,开展精品科普研学课程研发,吸引更多的青少年走进基地;探索建立科技资源科普化工作机制,推进驻济高校所属的重点实验室等科研设施,有序开展面向以青少年群体为主体的社会公众的免费开放工作。

    三是搭建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平台。充分发挥济南市科技馆(东馆)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科普展览教育活动的阵地作用。开展“馆校合作”,做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品牌,以“点单式”服务方式为学校师生提供丰富的“研学菜单”;完善青少年科技节、科技创新大赛等系列品牌赛事活动,以赛促学,为青少年搭建成果展示与竞技交流的平台;打造科普阵地联合体,优化科普资源配置,逐步实现全市170余处各类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联动共享、资源融通;推进“科普大篷车”公益巡展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活动,打通科普服务“最后一公里”。


    联系方式 地址 邮编
    0531-82746000 济南市市中区英雄山路53号 250002

    鲁公网安备 37010302001262号

    ©版权所有:济南市科学技术协会丨鲁ICP备:09082998

    技术支持:济南科学传播协会